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大只500注册官网【主管Q:33287162】专注一站式服务,提供大只500注册,大只500代理信息及大只500app介绍等,是您值得信赖的夥伴。

已阅读

金牌大只平台主管_成立三年,摄星将获第6次融资

作者:主管      来源:主管      发布时间:2021-04-20

1956年Dartmouth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经过几轮起伏后,如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人工智能风口下涌现出无数独角兽。

冰火两重天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AI正式认定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随之进入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拥抱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 ”助力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投资机构也将目光瞄准了AI企业。根据CVSource数据,在2013年,人工智能创企全年融资额为15亿元,2017年增长到338亿元;到了2018年,仅一季度融资总额就超过了2017全年,达到402亿元;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达到1131亿元人民币。

资金疯狂涌入的背后,是在押注人工智能未来的高成长性。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时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206亿增长至2025年的2385亿,5年翻一倍。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在科创板的东风下,寒武纪、UCloud等第一批云计算与AI企业捷足先登,AI独角兽们以为要迎来自己的春天,并在2020年底纷纷提交上市申请。却未曾想到,AI在资本市场的“倒春寒”来得如此之快。

2021年春节前,上海交易所在对科创板加强现场检查后,依图科技中止科创板上市。随后旷视科技港股IPO搁浅,转战科创板,商汤科技也传出A H股上市;几乎同一时间,京东科技、云知声、禾赛科技、优必选等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企业或终止上市,或撤回招股书。

一是二级市场遇冷政策正遇调整期。二是高估值的AI独角兽们在IPO的聚光灯下,大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逻辑以及营收模型。

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这些曾在AI领域首屈一指的“独角兽”,如今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让人不仅思索,AI的尽头到底在哪,商业模式什么时候能够形成正向现金流。事实上,当下在人工智能领域,相比于产业与资本界的冰火两重天,军用和民用领域应用反差尤甚。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在民用领域落地开花,AI技术被用来提升医学、安防、交通、教育、金融、零售等领域的效率;但在军用领域,目前排队上市的企业中却没有一家军用领域的AI企业。

AI 军事领域,新型蓝海市场

在美国,大批民营企业已经参与到了美国的国防建设中。如今在军用AI领域也是如此,许多美国高科技企业也与美国军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微软”公司为例。作为美国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现已成为美国国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1年3月,微软就与美国陆军签订了一份价值219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生产最新的集成视觉增强系统(IVAS)。该系统利用了现有的高分辨率夜间、热力和士兵携带传感器,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集成到统一的头戴显示设备中,提供先进的态势感知、目标交战和必要的知情决策。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该系统其实是以微软公司开发的民用HoloLens MR混合现实眼镜的军事衍生品。

虽然美国陆军没有透露关于这次合同的具体订购数量,但在之前的研讨中,曾预计将会购买40000套集成视觉增强系统(IVAS)。单单一副“AI眼镜”就能带来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关联的资金已经相当于一个工业互联网整年的市场空间,而这仅仅是美国民间企业与军方合作的众多案例之一。由此可见,如今的AI军事领域就像一片资源丰富的“蓝海”,市场潜力巨大。相对空白的国内环境更可以说是这片“蓝海”上等待开发的“无人区”,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就成为相关企业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AI的“无人区”

在上述提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务院重点强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军事发展,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指挥决策、军事推演、国防装备等的有力支撑。对AI更加渴求的军用领域,实则非常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现实却是军事领域相对封闭,AI科技企业很难进入。之所以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军事领域相对特殊,科技企业无法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其二,军用市场与民用市场存在差别,民用算法模型难以直接满足军事用户需求。其三,进入军用市场需要四证,这是一个壁垒及其高的行业。

相比于AI民用领域的“遍地开花”,门槛较高的AI军用领域就成为了普通企业难以抵达的“无人区”。强大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资源、以及对军事领域的深耕,这些先决条件中的每一个或许都是企业进军AI军用领域的巨大障碍。反言之,具备这些优势的企业,也势必会在挑战“AI军事无人区”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2018年,正是看到了军用AI的巨大需求市场空白,身处体制内的杨理想,放弃了原军工单位的稳定工作,成立了南京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防务领域应用场景。

摄星智能官方资料显示,摄星的核心团队来自于两部分人群构成,一部分是以军工背景为代表的核心成员,熟知行业痛点,这部分团队,大多来自于军工院所,以及军队,他们深度了解军内需求,以及行业内部的打法。一部分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成员,提升技术驱动力。这部分人群占据了公司一半以上员工,他们大多来自于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的算法技术团队以及技术中台团队。目前公司已经构建了一套以“1个大脑核心,4个产品线方向”为基础的智慧防务产品矩阵体系,为防务领域用户提供一站式AI辅助决策解决方案和全栈技术产品。

杨理想在采访中透露,“在创立初期是艰辛的,一个民营企业要进入军内是一件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我们这样AI公司在军内就像是一个星星之火,军内需要很多我们这样的AI企业。去点燃整个国防智能化的转型。现在就像当年特斯拉推动整个汽车行进入电动车时代一样,一样的至暗。但光明已来,十四五规划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让我成为时代的变革者,同时我们也是谦卑的学习者,抱着低姿态的一群年轻人,希望能为中国国防哪怕做一点点改变和贡献一点点力量。”

新赛道的独角兽

2021年中国军费预算13,553.4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比增长6.8%,未来还会继续增加。面对世界上重要国家已经开展的智能化军备竞赛,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军事智能化已然成势,预计到2021年,国防信息仅智能化开支可能会达到2,515 亿元。

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人工智能将成为军用领域爆发的新赛道。军工行业的特殊国家属性,要求从事军工科研生产单位需先取得“军工四证”,只有具备这个实力才能有资格去叩开军工领域的大门。官方资料显示,摄星智能已拿到军方、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认证。目前和公司合作的客户分布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已深度参与10个国家级重大科技类平台项目建设,摄星智能的产品已经扎根场景,落地应用了。

摄星智能CEO杨理想表示:公司有着明确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从大脑系统到全域硬件,从全域硬件粘性,再到软硬件生态闭环。对AI企业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技术实力转化为业务落地能力,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经营能力。有持续造血能力的公司,才是AI独角兽的核心竞争力,摄星在去年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此前,工信部发表报告称,全球近 90% 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对于AI独角兽而言,盈利是当前最大难题,商业落地能力是争议焦点,还要面对科技巨头竞争,对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也就是在经历了2017、2018 高歌猛进的两年后,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的融资数量和金额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以及IPO受阻的真正原因。

在人工智能融资“降温”的2019年和2020年,摄星智能获五次融资,背后明星机构强如联想之星、中科创星、金沙江联合资本 。事实证明投资机构并未“冷待”人工智能,反而在争相追逐专注产品、扎根技术、抗风险能力强、商业模式稳健、竞争者较少、人工智能产品真正“有用”的企业。摄星介绍,未来是成为一家千亿市值的国防AI公司。而前三年是摄星的市场初期阶段,已做好了深度的软件系统布局,积累了非常深度的专有数据库以及自有的算法库。形成了国防大脑的内核基础。接下来的三年将会布局硬件,形成多模态的全域产品矩阵。软件算法大脑加硬件智能设备的布局,形成闭环的全国产化软硬件生态。这将成为第一家,军事AI硬科技企业,再科创版上市的企业。形成军事AI稀缺板块的龙头。这也代表着中国军事领域走向另外一个创新力的时代。

CFO伍茜表示,公司正在进行B轮融资,并且摄星智能有计划今年筹备,在2022年登录科创板,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目标是:冲刺科创板国防AI第一股。

过去两年,随着科创板开闸,政策对于科创公司的支持,已经有虹软科技、寒武纪、中芯国际等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成功上市,这些企业都是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军工信息领域作为国家战略支持行业,为了扶持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必定会在上市融资上给予支持。

摄星智能作为军用AI领域的头部企业,对于其冲刺科创板国防AI第一股,未来可期!

来源:北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TechWeb无关。凡来源非TechWeb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TechWeb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