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大只500注册官网【主管Q:33287162】专注一站式服务,提供大只500注册,大只500代理信息及大只500app介绍等,是您值得信赖的夥伴。

大只5005官网链接_重磅发布!《零碳智慧园区白皮

近日,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智慧园区专题组组织编写的《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 (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由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联合20余家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白皮书梳理和总结了当前园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及实践成果,提出了零碳智慧园区的关键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零碳智慧园区愿景和建设思路,为零碳智慧园区从概念走向落地谋划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

正当其时,零碳智慧园区顺势而生

作为GDP占世界总量17.39%的重要经济体,中国推动“双碳”战略的落地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都有深刻的影响力。作为城市的基础单元,园区是极为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集聚起了产业、功能、创新、人力等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园区的零碳升级决定了“双碳”战略落地实践的成效和速度。目前,园区的建设者已经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推动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成为零碳的突破点和新标杆。

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白皮书总结出了零碳智慧园区的关键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在环境演进上,零碳智慧园区已经改变了政策单点布局的原有局面,打造出了日益完备的机制环境,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全流程保障;在生态演进上,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协力同心,已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体系;在应用演进上,零碳智慧园区已经在简单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能够满足场景深度实践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碳账户、碳信用、碳普惠等方案的逐步落地;在格局演进上,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并从试点逐步铺开扩散;在智慧演进上,数字化助力零碳智慧园区实现了从数据简单汇聚到深度赋能智慧应用的跨越,助力园区数据价值的释放。

创新为本,智绘零碳智慧园区蓝图架构

在白皮书看来,零碳智慧园区是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过程中,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精准化核算”探索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消减过程,以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最终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

为了能够让园区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引擎,白皮书提出了零碳智慧园区的蓝图架构,在打造“数字融汇赋能的城市高品质发展空间”的愿景之下,以“创新成长、绿色高效、以人为本”为建设理念,在“源”“端”“管”三个层面上推动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为园区打造零碳操作系统,源头上实现零碳能源供给、终端上做好碳排放监测,过程中推动智慧管控升级,从而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重新定义园区内的各类要素,全面塑造园区零碳化发展环境。

零碳智慧园区蓝图架构

其中,在园区的能源转型上,要在能源供给端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并且依据能源互补理念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实现园区能源的综合管控;在应用转型上要全面推动零碳生产、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转型;在数字化转型要以数字创新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在三大转型的背后,园区零碳操作系统能整合计算、存储、网络和终端打造高效可靠的数字化底座,以智能数据使能引擎、数据运营平台、能力开放平台激活数据价值,全面赋能园区的碳排放监测和能源综合管控,在零碳智慧园区的打造上将扮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聚焦未来,引领零碳智慧园区加速发展

面向未来,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仍旧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为此,白皮书也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参考性和建设性的建议:首先,要以白皮书的蓝图架构为基础,推进零碳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为科学推进园区碳中和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要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先锋,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为园区零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全面支撑;第三,要以试点为牵引,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以点带面、多领域多层次推动零碳发展,探索零碳智慧园区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路径。

零碳智慧园区标准体系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智慧园区已经印证了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未来,随着园区建设与“双碳”战略的深度融合,零碳智慧园区将通过助力产业蝶变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重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更能有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内产业链上下游提质增效,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构,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来源:北方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TechWeb无关。凡来源非TechWeb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TechWeb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022-02-14 08:57 发布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