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中国,每天都在书写传奇。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生活常态,却也在倒逼中国各行各业突破创新,各大物流公司乃至科技创新企业都加快了将无人配送车投入实际场景的脚步,机器人产业终于迎来发展新机遇 ,而九号机器人在这一赛道已抢跑了一年,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
过去的一两年,无人配送机器人行业极为“低调”,整个行业都处于从0到1的阶段,大家都在默默地研发、测试着低速无人物流车,期待尽快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期。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成为生活刚需,不允许科技再低调,配送机器人这个“全新的物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消毒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战士”密集亮相,各显神通,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在科技园区,食堂送餐用上了机器人
2月份复工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区的上班族们发现,他们通过手机APP在楼下食堂点的餐,竟然是一个机器人“外卖员”送上来的,这个机器人由园区内一家科技创新企业九号机器人自主研发,名为Segway配送机器人S2。
这个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越过闸机、自主坐电梯、绕开动态障碍物,将餐食及时从办公楼的负一层送达楼上指定地点后,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通知用户取餐,用户可扫描机器人屏幕上的二维码完成身份验证与开箱,全程做到零接触取餐。
S2采用了自动化舱门,扫码之后会自动开启,不需要手动拉开。它的内部箱格也很有意思,仓格可根据配送货物的大小来调整,灵活变更2-4格箱位,打破常规机器人一次只派一单的模式,一次可配送多单。
卫生处理不当,机器人也会成为传染源。每当机器人完成一次任务后回到餐厅,工作人员还会使用75%酒精对机器人外部箱体和屏幕清洁消毒,在机器人箱体内部,他们还安装了紫外线自动杀毒装置,会自动给食物外包装进行消毒。内外全部消毒后,再开始下一次配送任务。
目前Segway配送机器人S2的即时配送可以达到300单/天,每单平均8分钟送达,这些机器人灵活、高效、全自主免接触,可以阻断新冠病毒 “人传人”的链条,减少园区内部传染的可能性,很受园区内的上班族欢迎。
建图/部署、送餐全程无接触
Segway配送机器人S2是2018年九号机器人和美团联合发布的S1的升级版,载重100kg,导航采用的是先进的机器视觉 激光雷达融合技术,定位精度高、盲区少,搭载的地面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车前方低于3cm的障碍物,解决常见的障碍物压脚问题,也可以同时检测台阶和人脚,极大的增强了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疫情期间“上岗”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基本都只能完成“点对点”的简单机械式配送,即A点到B点之间平层运送,机器的部署实施需要工程师到现场支持,机器人之间也不能相互感知、不能共享地图、不能跨楼层配送。假如楼宇内需要多个机器人提供运力,在没有多机器人调度系统情况下增加机器人,势必会引起机器人“堵车”和抢占普通人的楼内人行道。这样的配送机器人是初代产品,我们姑且称之为配送机器人1.0。
九号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已经进入到2.0阶段,无论是云端调度的高效性、智能算法的精准度、机器视觉的识别准确率,还是各种商用场景的适应性、匹配度,和配送机器人1.0相比都有了极大的跃升。自动全局规划加上机器人智能调度系统,机器人之间能够互相感知,相当于给机器人一个排队和交通规则,大大增加了同时可运行的机器人数量和运行效率,不会抢占位置,也不会堵车。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号机器人是目前业内唯一一个实现了跨座配送能力的企业,即从同一起点可送到A、B、C三座办公大楼,适配更多复杂的环境。Segway配送机器人S2建图、部署全程可以做到无接触,在进行建图部署时,技术人员远程操作它在楼里溜达一圈,地图就能快速建好,机器人将建好的地图上传至云端,云端保存每栋楼所有楼层的地图,其他任何机器人载入云端地图后都可直接开始运行,能实现跨层、跨座配送,而整栋楼宇部署仅需一天时间。
S2机器人上岗后还会实时自动更新地图,算法每日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这样机器人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S2也可以做到无接触,技术人员可远程介入查看状况。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机器人实时监控调度管理,可以实现远程运维,工程师不需要出现在现场,节省防护物资、人力运维成本。
在自主上下电梯方面,对于全国范围的指定电梯,Segway配送机器人S2只需简单加装通讯模块,无需对电梯进行二次开发,即可自主使用电梯,当机器人到达电梯门口时,它会通过无线的方式给电梯中控下命令,“按”下电梯按钮,订单需要送到几楼它就会给电梯发相应指令。如果电梯满员,它还能正确识别并放弃乘梯,自动呼叫下一班电梯。
对非指定电梯来说,他们也有解决办法:对电梯进行改造。2018年,他们团队的电梯改造方案就已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认证及审批,这也是全国首个拥有此认证的案例。
疫情之前,九号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已实际运行一年之久
这次疫情推动了配送机器人上路运行,在大趋势下,免不了出现一些追风口的人,目前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突然进军配送机器人领域,更有一些企业趁机搞起“真作秀、假运行”的把戏,遥控机器人在疫区转一圈拍点照片就借机大肆宣传。
前面说到,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这个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技术沉淀和积累的行业,尤其是基础技术的研究,需要下苦功,运动控制、算法、视觉等最基本的驱动都要靠时间来打磨,没有捷径可走。疫情毕竟只是一个短时间的突发事件,临时揠苗助长、拼凑出来的机器人产品,不管在疫情中还是疫情过后,都不会有实际意义,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在疫情之前的一年时间里,Segway配送机器人S2就已经通过多种途径,为园区上班族日常送餐了。
九号机器人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布局,组建“机器人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吸引了包括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自2018年发布配送机器人产品线以来,该公司机器团队一直深耕物业、地产智慧服务领域,为客户解决园区、写字楼内快递、外卖、商家直送配送问题,并于去年完成了东升园区的配送闭环业务部署,可以快速将餐食从园区内商家运送到用户手中。
S2目前已经与园区内的诸多商家打通,通过自有的小程序平台,让酷沙拉、面爱面、啤酒屋等商家的外卖迅速地送到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各个订餐用户手中。和机器人一起挤电梯,园区的上班族从稀奇惊叹到安之若素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看来,人机和谐共处并不是什么难事,相互礼让、习惯彼此的存在就好。
据了解,该公司在过去一年已为用户提供了近万次的送递服务,目前正在国内外探索更多机器人大规模的商用模式。率先进入商用的配送机器人公司会获得先发优势,加速迭代,拉开与后来者的差距。
经过多年不断的研发与创新,九号机器人已具备了配送机器人整机全栈的设计、开发、量产化制造能力。在配送机器人产业深耕多年的九号机器人,凭借诸多优势成为该领域最先进的玩家。
中国机器人的科技“战疫” 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上述送餐机器人只是“机器人战疫大军”的冰山一角,事实上,还有很多机器人在抗疫一线服务,比如安防巡检机器人、体温预警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面向病患的双臂协作辅助诊疗机器人、配药检测机器人等一大波机器人,虽然这些提供了各类末端无接触服务的机器人数量并不多,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兴国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人与机器人并肩作战的好处,新型机器人正使人们看得更远、力量更大、效率更高。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需求也迎来爆发期。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无人化”不再仅仅是广告噱头,而是必须跟得上的发展节奏。
在配送机器人领域,国外创业公司对室外配送机器人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本却迟迟不见上路,而室内配送机器人上,国内的初创企业却走在了美国公司的前面,以九号机器人为代表的先发企业所研发的室内配送机器人,在国内大范围落地令人振奋,中国速度不容小觑。而且,中国的室内配送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成熟,比如写字楼、医院、酒店、商场、食堂、KTV、隔离社区等场所都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机器人,特别是在餐饮行业,已经有了良好的示范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稀少,无人配送车所面临的环境复杂程度比正常生活要低许多,这种环境下有的无人车还只能靠跟车遥控才能跑得起来,说明其技术和产品是不扎实的。所以说,疫情也是机器人行业的一把“试金石”,它将洗牌掉一些无法落地、无法量产以及技术实力不过关的企业,而酝酿多年、技术实力过硬的企业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无接触机器人配送服务,即将成为生活常态
在疫情爆发之前,也许我们对快递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酒店机器人有些不屑一顾;也许我们觉得所谓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不如自己走两步来得快;也许我们觉得机器人服务的酒店与餐厅少了人文气息,甚至连机器人送的菜肴都没有了灵魂。而疫情之下,这一切都变得大受欢迎。单纯依靠人工进行货物配送,已经无法完全解决当下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订单量大、劳动力短缺、货品种类多、配送路径复杂、配送要求多的问题。商业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未来10年内,全球将有80%的包裹交付是通过机器人实现的。
这次疫情培养了很多用户的无人配送消费习惯,人们也开始渐渐接受在无人的情况下,完成货物与餐饮的收发。先进的物流配送机器人,正日益现显它们的价值。本次疫情结束后,无人配送的末端配送方式或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人类工作可能被机器人取代造成的焦虑感也在不断蔓延。其实,机器人并不是来“抢饭碗”而是来“帮忙一起干活”的,人机协作中,人类负责灵活性和情感需求较高的工作,机器人承担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二者各施所长,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此外,中国迎接机器人时代,在很多领域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自身发展就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它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会吸纳大量劳动力。试想,“马车时代”的工作岗位有现在“汽车时代”的多吗?
来源:北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TechWeb无关。凡来源非TechWeb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TechWeb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020-03-05 12:38 发布 浏览